网站搜索:
备份
 
您的位置:首页  备份  学术动态

【农政与发展研究田野工作室】学术会议No.6-郭天禹:质性研究中的田野工作的共情实践

日期: 2021-11-23

学术会议No.6-郭天禹:质性研究中的田野工作的共情实践

11月21日,农政与发展研究田野工作室开展了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议。此次闭门会议围绕质性研究中田野工作的共情实践”这一话题,诚邀哥廷根大学青年学者郭天禹与我工作室成员进行分享与交流。会议由工作室负责人赵鑫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郭博士向工作室成员分享了他的留德经历以及德国学术产生的氛围与传统。他强调,本科生要积极思考学术问题,撒大网、捕捉多元信息,勇于与学者交流、对话,探讨学术前沿问题。郭博士从自身的研究经历出发向同学们介绍了质性研究的关键和重点。他强调:“共情是一种互动,是一种田野方法。共情能力的培养有赖于研究者对他者的细腻观察和对经验现象的沉浸式感受,更是对研究者自身生活经历、感悟能力的反思与修炼。田野中,研究者应该与被访对象建立‘熟人关系’,营造双向期待。”

在互动交流环节,工作室成员认真思考、积极提问,就如何寻找研究问题与典型案例、如何打磨案例文本、如何保持研究的客观心态,以及如何磨炼研究品格等问题与郭博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郭博士结合自己丰富的田野经验,对同学们疑问一一回应。郭博士强调,田野调研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积累,多与老师、学者对话、交流,了解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与他们“共情”,同时也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要被研究对象的情绪过度感染。

最后,赵鑫老师对郭博士的分享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对郭博士表达了由衷的感谢。赵老师强调,未来工作室会邀请更多世界一流大学的青年学者,通过关门习明纳的形式与同学们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全面提升工作室成员的国际视野与学术鉴赏能力。

农政与发展研究田野工作室以法政学院的研究传统为平台,聚焦社会转型中的农政问题与发展问题,以经验研究为基础,培养学生田野调研能力,通过提炼经验中的基层治理智慧,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能”、“以能促志”的工作目标,着重打造“跨专业”、“重强基”、“拼学术”、“促竞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一支为“懂专业”、“懂管理”、“懂基层”的后备人才队伍。

 

文字|林于婻 付婷

图片| 林于婻 付若彤

 


来源:法政学院  |  作者:  |  访问次数:250